高企认定导向的深刻变化——从“量”到“质”的必然转变

来源:智为铭略    浏览次数:37    发表日期:2025-11-13

近日,国家有关部门已明确启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预计新办法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此次修订的核心目标在于进一步“挤水分”,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回归支持企业实质性创新的本源,引导优惠资源真正向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倾斜。

 高企认定导向的深刻变化——从“量”到“质”的必然转变.jpg

一、知识产权

未来审查将更加注重其“含金量”与“关联性”。不再简单以数量作为评判标准,而是强调知识产权是否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发挥关键支撑作用。那些为凑数而突击申请或购买、且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的专利,其认定价值将显著降低。企业需能够清晰阐述从专利到技术、从技术到产品、再从产品到市场的内在逻辑链条,体现知识产权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实际作用。

 

二、研发费用归集

研发费用的归集也将面临更为严格和规范的要求。政策导向明确,研发活动必须真实发生,费用归集必须准确合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研发费用辅助账,确保每一笔研发投入均可清晰对应至具体研发项目,杜绝将日常经营成本计入研发支出,从而保障研发数据的真实性与可追溯性。

这一政策转变表明,依赖短期材料“包装”通过高企认定的做法将难以为继。企业必须将创新融入日常经营,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研发管理体系。为此,建议企业提前一至两年进行前瞻性规划,尤其应重视高质量知识产权的战略布局与持续积累,例如积极申请发明专利,强化技术核心能力。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门槛的提升,实质上是对真正从事研发、持续投入创新的企业的正向激励,有利于优化政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后续我们将继续关注本次修订中“技术领域动态调整”等相关重要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