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为铭略 浏览次数:37 发表日期:2023-09-14
来源:智为铭略 浏览次数:37 发表日期:2023-09-14
第一章 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总论章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参照下列内容编写。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企业或工程的全称,应和项目建议书所列的名称一致。
1.1.2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系指负责项目筹建工作的单位(或称建设单位),应注明单位的全称和总负责人。
1.1.3项目主管部门注明项目所属的主管部门。或所属集团、公司的名称。中外合资项目应注明投资各方所属部门。集团或公司的名称、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国籍。
1.1.4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1.1.5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如由若干单位协作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应注明各单位的名称及其负责的工程名称、总负责单位和负责人。如与国外咨询机构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则应将承担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单位名称、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担的工程、分工和协作关系等,分别说明。
1.1.6研究工作依据在可行性研究中作为依据的法规、文件、资料、要列出名称、来源、发布日期。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这些法规、文件、资料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1)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要求所下达的指令性文件;对项目承办单位或可行性研究单位的请示报告的批复文件。(2)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3)国家和拟建地区的工业建设政策、法令和法规。(4)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1.1.7研究工作概况(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简要说明项目在行业中的地位,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生产力布局要求;项目拟建的理由与重要性。(2)项目发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念。叙述项目的提出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进展概况,其中包括技术方案的优选原则、厂址选择原则及成果、环境影响报告的撰写情况、涉外工作的准备及进展情况等等,要求逐一简要说明。
1.2可行性研究结论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生产规模、厂址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与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本节需将对有关章节的研究结论作简要叙述,并提出最终结论。
1.2.1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1)市场需求量简要分析。(2)计划销售量、销售方向。(3)产品定价及销售收入预测。(4)项目拟建规模(包括分期建设规模)。(5)主要产品及副产品品种和产量。
1.2.2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1)项目投产后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辅助材料以及动力数量、规格、质量和来源。(2)需用的主要工业产品和半成品的名称、规格、需用量及来源等。(3)进口原料、工业品的名称、规格、年用量、来源及必要性。
1.2.3厂址1.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及必要性2.水源及取水条件。3.废水、废渣排放堆置条件。
1.2.4项目工程技术方案(1)项目范围,即主要的生产设施、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生活设施内容。(2)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技术。(3)主要设备的来源,如需向国外引进,则简要说明引进的国别、技术特点、型号等。
1.2.5环境保护1.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2.主要治理设施及投资。
1.2.6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1.工厂组织形式和劳动制度。2.全厂总定员及各类人员需要量。3.劳动力来源。
1.2.7项目建设进度
1.2.8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项目所需总投资额。分别说明项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包括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总额,并按人民币、外币分别列出。(2)资金来源。贷款额、贷款利率、偿还条件。合资项目要分别列出中、外各方投资额、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
1.2.9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1)项目总成本、单位成本。(2)项目总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其它收入。(3)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盈亏平衡点等指标计算结果。(4)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换汇(节汇)成本等指标计算结果。
1.2.10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在总论章中,可将研究报告各章节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全貌有一个综合了解。主要技术指标表根据项目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规模、全年生产数、全厂总定员,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额、全厂综合能耗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全厂占地面积、全员劳动生产率,年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年总产值、年利税总额、财务内部收益率,借款偿还期,经济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
1.4存在问题及建议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的发起过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为此,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地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的同时,应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说明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分析项目是否符合这些宏观经济要求。
2.1.2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1)写明项目发起单位或发起人的全称。如为中外合资项目,则要分别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册国家、地址等详细情况。(2)提出项目的理由及投资意向,如资源丰富、产品市场前景好、出口换汇、该类产品可取得的优惠政策、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等。
2.2项目发展概况项目发展开矿指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进行的工作情况。如:调查研究、试制试验、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撰写与审批过程、厂址初选工作以及筹办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2.2.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1、资源调查,包括原料、水资源、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调查。2、市场调查,包括全国性和地区性市场情况调查;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供需趋势调查。3、社会公用设施调查,包括运输条件、公用动力供应、生活福利设施等的调查。4、拟建地区环境现状资料的调查,包括拟建地区各种主要污染源以及其排放状况,大气、水体、土壤等目前环境质量状况等。说明环境现状资料的取得途径、提供单位、以及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取得的环境现状资料及文件名称。
2.2.2试验试制工作(项目)情况已完成及正在进行的试验试制工作(项目)的名称、内容及试验结果。这些实验包括建筑材料的试验、拟采用的新工艺技术的试验。对采用的新工艺技术必须有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证明。
2.2.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1)各个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及厂址位置的初勘、测量、比选等工作情况。(2)初步选择意见和资料。(3)遗留问题。2.2.4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提出及审批过程(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提出及审批过程。(2)项目建议书所附资料名称。(3)审批文件文号及其要点。
2.3投资的必要性一般从企业本身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及项目对宏观经济、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两方面来说明投资的必要性。包括下面这些内容。(1)企业获得的利润情况。(2)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3)扩大生产能力,改变产品结构。(4)采用新工艺,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5)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优越条件和竞争力。(6)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税收、提高就业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解决,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的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阐述市场需求预测、价格分析,并确定建设规模。
3.1市场调查
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本产品的主要用途,可否有替代其他产品的用途,如果产品是工业基本原料,应分别说明本项目产品在主要使用行业的用途及单位消耗量。产品经济寿命期论述。调查本产品目前处于经济寿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更新换代的可能时间。
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1)本项目产品国内现有生产能力总量,现有生产能力开工率;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利用率。(2)国内现有生活能力总量在本地区的分布数量与比例。(3)本产品目前在建项目的生产能力及其在地区间的分布、数量与比例。(4)已批拟开工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预计投产年月。在建设项目和已批待开工建设项目,目前虽然没有形成综合生产能力,但却是生产能力的组成部分。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1)全国或地区目前的产量总数。(2)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产量变化情况。(3)本产品国内保有量与国外有关国家保有量的分析比较,以了解国内保有量是多还是少,说明本产品市场需求满足程度。(4)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进口量及进口来源,主要来自哪些国家或地区;占国内生产量或销售量的比例;进口产品的价格等。(5)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出口量及出口去向,占国内生产量的比例;主要向哪些国家或地区出口,出口产品的价格。
3.1.4替代产品调查(1)可替代本产品的产品性能、质量与本产品相比的优缺点。(2)可替代产品的国内生产能力、产量;可作替代用途的比例;价格分析。(3)可替代产品进口可能性及价格。
3.1.5产品价格调查(1)产品的定价管理办法,是由国家控制价格,还是由市场定价。(2)产品销售价格,价格变动趋势,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出现的时间、原因。
3.1.6国外市场调查(1)产品国外的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2)国外主要生产厂的生产技术、生产能力、销售量。(3)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及其变动趋势(4)我国进口该种产品的主要进口国的生产能力及变化趋势。
3.2市场预测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和空间商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应对下述各项与市场预测有关的因素加以说明:(1)本产品的消耗对象。(2)本产品的消费条件。消费条件因产品特点性能而异,如汽车的消费需要具备相应的道路交通条件;电视机、电冰箱的消费需要有电等等。预测某一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时,应将哪些不具备消费条件的消费领域从消费对象总量中剔除掉。(3)本产品更新周期的特点,说明本产品有效经济寿命的长短。(4)可能出现的替代产品,即代用品。(5)本产品使用中可能产生的新用途。产品所用途的出现,意味着扩大了本产品的消费领域,扩大了市场需求容量。根据以上分析,提出预测的本产品国内需求量及与现有生产能力的差距。
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1)替代进口分析。将本产品与目前进口产品从性能、重量、价格、配件、维修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本产品的优势和有利条件。(2)出口可行性分析。如果拟建项目的产品在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具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的能力,则应考虑国外市场对本产品的需求。分析国家对该种产品的出口有何限制条件或鼓励措施,该产品进口国的贸易政策,该产品出口流向,出口价格是否有利。通过以上分析,预测本项目产品可能的替代进口量或出口量。
3.2.3价格预测进行产品价格预测,要考虑产品产量、质量、同类产品目前价格水平,还要分析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国家的物价政策变化、产品全社会供需变化等因素;产品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和可能性;为扩大市场需采用的价格策略等,综合以上因素,预测产品可能的销售价格。对拟增加出口的产品或替代进口产品,还要参照国际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定价,如产品外销,应附有有关方面承诺外销的意向书。
3.3市场推销战略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不可能仍然依靠国家统购包销完成销售额。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适的销售战略,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推销战略进行相应研究。
3.3.1推销方式(1)投资者分成。(2)企业自销。(3)国家部分收购。(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3.3.2推销措施(1)销售和经销机构的建立。(2)销售网点规划。(3)广告及宣传计划。(4)咨询服务和售后维修措施。
3.3.3促销价格制度促销价格制定可根据市场销售预测情况确定,一般用于产品投产初期,以较低价格、同等质量、优良的售后服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投产初期产品以较低价格出售,会对销售收入产生影响,因此价格制定要合理,并应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在一定时期后,可根据产品销售情况逐渐将产品价格提高到一定水平。
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产品销售费用包括建立销售机构、销售网点、培训销售人员、产品广告宣传、咨询及售后维修服务费用,在可行性研究中,应根据制定的产品销售计划,分别估算产品销售费用。对某些产品,销售费用在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不可忽略不计。
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4.1产品方案(1)列出产品名称。有多种产品时,应逐一列出主产品和主要副产品名称。(2)产品规格标准。说明产品规格、标准选择依据。
3.4.2建设规模建设规模又叫设计生产能力,是指项目生产一定质量标准的产品的最大能力。一般用实物单位或标准实物单位来计量。(1)建设总规模。说明主要产品年产量,主要副产品年产量,主要设备装置。(2)主要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生产线数量。(3)说明项目经济规模,不同规模下项目效益与费用的比较分析,说明本项目确定的建设规模的合理性。(4)如果项目采用分期建设方法,应说明项目总规模、分期建设规模并说明分期建设的起止时期、各期建设的主要内容。
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根据确定的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及预测的产品价格,可以估算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可以分别计算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年销售总收入,并计算销售收入和计算期内销售总收入,销售收入一般列表表示。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根据前面部门中关于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的论证和建议,在这一部分中按建议的产品方案和规模来研究资源、原料、燃料、动力等的需求和供应的可靠性;并对可供选择的厂址作进一步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新厂址方案。
4.1资源和原材料
4.1.1资源评述资源系指项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资源,如矿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资源等。项目所需资源的来源、数量、运输方式、供应条件以及今后发展和开发趋势等,均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在有效期间所需资源及其来源的可靠性,应作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并就下列内容进行说明分析:(1)项目需用的资源名称、经全国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储量、品位、成分、产地或供应点。(2)资源品位、成分与需用要求的适应性。(3)资源开采方式。要说明自行开采、计划供应、市场供应或合资开发等不同方式。(4)本项目年最大需用量、资源的可能供应量及今后生产发展所需资源扩大供应的可能性。(5)在已有资源不能满足拟建项目生产规模需求时,提出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进口(说明国别、资源品位),调整建设规模或分期建设等。
4.1.2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1)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及供应。按项目的生产要求,分别叙述所需的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成分、质量以及年需用量(包括年耗用量、储运损耗量),并分别撰写:①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表。②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③需进口的原材料表。说明进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来源有变化时的应变措施,分析预测原材料国产化前景及分年度国产化的提高幅度。对季节性生产的原料,如农、林、水产品等,需说明短期进货数量。(2)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的供应。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是指生产需用的煤、电、水、汽、气、油等,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需说明生产所需燃料、动力及公用设施的数量和需由项目自建的种类和规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现有的燃料、动力数量。①燃料品种的选择,应说明其依据,如执行国家能源政策、适应地区条件、满足生产特殊要求等。分别列出燃料需用量、来源、运输方式,进行燃料成分分析。②电力最大需用负荷、供电来源及其稳定性、需要自建电力设施和投资估算。③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应可能性。是否需增加供水设施。④热源及供热要求。⑤其它设施,如油、气、汽需用量、供应量及需要增加设施的情况。(3)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用估算。将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购燃料动力分别计算费用,其它材料可合并估算。
4.1.3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生产特定产品的某些原料因尚无生产实践经验;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无成熟的生产和工艺;或使用缘由的生产方法生产新产品还缺乏必要的生产数据等各种原因,需要对原料进行生产(中小型)试验,以确定技术参数和消耗指标,测定产品质量,取得主要设备选型的各项数据。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说明:(1)需要试验的原料名称、试验目的和要求。(2)试验或试生产方法(试验室、中型或小型生产试验)。
4.2建设地区的选择选择建厂地区,除须符合行业布局、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外,还应考虑资源、区域地质、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四要素。其原则是:自然条件适合与项目的特定生产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原料和市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公共政策;运输条件优越;有可供利用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协作条件;土地使用有优惠条件,可不占或少占良田,地质条件符合要求。在作方案比选时,应着重论证所选地区在行业政策上的正确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4.2.1自然条件(1)拟建厂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本情况和区域地质、地震、防洪等历史数据。(2)水源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分析。包括地面水或地下水量和水质的分析、在枯水期的可能供应量及水质变化、地区今后水源开发和可利用水量增长情况。(3)气象条件。收集分析地区气温、湿度、降水量、日照、风等资料,对需要增设防风沙、抗高温、改善光照等设施的地区,需进行费用估算。
4.2.2基础设施叙述拟建地区与项目直接有关的公用事业及基础设施的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条件,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中选取最有利的地区。(1)供电、电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电量及电压;费用及计费方式;供电部门的要求。(2)供水、水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水量及水质;费用及计算方式;供水部门的要求。(3)运输。地区内各种运输线路的分布;站库码头的位置和地形;运输费用;运输能力及其发展规划等。(4)排水。排水条件;容污水能力;当地环保部门对污水排放的要求等。(5)电讯、供热、供气等公用设施及可利用的种类、容量、技术特征等。(6)施工条件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供应条件;施工劳动力来源;施工运输条件;施工用动力(水、电)来源等。(7)市政建设及生活设施。包括当地的卫生、邮电、文化教育。
4.2.3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指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水平及近远期发展规划、与本项目有关的现有企业、技术工人来源等在项目建成后所需社会协作的条件。
4.2.4其它应考虑的因素项目选择建厂地区还应考虑其它特殊的要求。在选择下列地区建厂时应特别慎重,要取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认可。(1)风景区、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2)水土保持禁垦区。(3)矿山作业等爆破危险区。(4)有放射污染或有害气体污染严重的地区及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或常发区。(5)军事设防区。(6)生活饮用水源的卫生防护地带。(7)民族宗教风俗有特殊要求的地区。
4.3厂址选择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厂址的选择不一定要与建设地区的选择分开,往往是厂址选择与建厂地区的选择合并进行。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相互牵扯地交叉进行的。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如果需要,可以分别叙述。选择厂址通常是随基本建设程序的各个工作阶段逐步深入的。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需提出厂址初选意见;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提出具体厂址的推荐建议;进图初步设计阶段时,对厂址的各种条件需作详细勘查和落实,最终确认厂址,标定四周界址。
4.3.1厂址多方案比较建设地区选定以后,就在这个地区内选择若干个可供建厂的地段,作具体分析比较,从中选取一个比较理想的厂址。并编写厂址选择报告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研究报告中仅需叙述选择要点和厂址的主要优缺点。有关选厂所需的调查资料、勘察和测量资料、取舍理由、论证等均应编写入选厂报告内。确定厂址,须作多方案比较,一般可按下列内容进行。(1)地形、地貌、地质的比较。①工厂输出、入交通线、供电、取水、排污等与外界产生直接关系的方位、地形。②平整土地、防水、防洪、废渣堆置、四邻地物。(2)占地土地情况的比较。比较占用耕地、林地、荒地、山坡等面积的比例,以尽可能少占耕地、林地为原则,作出占地用地情况的评价。(3)拆迁情况的比较。包括原有地面建筑物需拆除的数量、原有居民需迁移的人数及拆迁安排等条件和难度的比较。(4)各项费用的比较。由于各个可供选择地段条件不同,在费用上会产生较大差别,需作多方案比较。①土地费用。如土地购置、拆迁、场地整治、青苗赔偿以及土方处理等费用比较。②交通运输整治费。如需要建设或整治的运输线路,转运场站等费用比较。③基础处理费。如不同工程地质需用不同地基和基础处理的费用比较。④取水、防洪、排污设施所需费用比较。⑤抗震所需费用比较。⑥环境保护、生活设施等费用的比较。
4.3.2厂址推荐方案(1)绘制推荐厂址的位置图。在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标明厂址四周界址、厂址内生产区、生活区、厂外工程、取水点、排污点、堆场、运输线等位置及四邻居民点和主要生产企业的相互位置。说明对生产要求的适应性和合理性。(2)叙述厂址地貌、地理、地形的优缺点和推荐理由。说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符合建厂要求的理由。(3)环境条件的分析。(4)占用土地种类分析:①占用耕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②占用林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③利用荒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④利用山坡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⑤需要拆迁的面积和估计所需的费用;⑥推荐厂址的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第五章 工厂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项目应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和工艺流程、重要设备及其相应的总平面布置、主要车间组成及建筑物结构型式等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它工程量。在这一部分中,除文字叙述外,还应将一些重要数据和指标列表说明,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示意图等。
5.1项目组成凡由本项目投资的厂内、外所有单项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产设施、生产后勤、运输、生活福利设施等,均属项目组成的范围。各单项工程和配套工程需按其性质加以分类,一般可分为:生产车间或工段;辅助生产车间或配套工程;厂外工程;生产后勤车间或设施;生活福利设施;其它单项工程。如有自成体系需单独撰写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配套工程,如自备热电厂、水厂、铁路、专用线等,应列出工程的名称、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的编号。并将工程的投资列入项目总投资内,分项研究报告列为附件。
5.2生产技术方案生产技术方案系指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包括专利或专有技术)、生产方法、主要设备、测量自控装备等技术方案。选择技术方案必须考虑:技术是否是先进成熟的;是否适合所用的原料特性;是否符合产品所定的质量标准;能否适应拟建地区现有工业水平;在维修、操作、人员培训等方面是否有不能克服的障碍;所需投入物的规格和质量能否满足生产要求,并与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劳动力来源相适应等。
5.2.1产品标准叙述本项目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质量标准。如国家一级标准、行业标准等。并将选定的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常用标准作比较说明。
5.2.2生产方法使用同一种原料生产同一种产品,如有不同的生产方法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作方案性选择,根据产品用途、质量和成本等因素择优确定。对选定的方法需要说明生产方法的名称及主要特征、选用的理由以及与其它生产方法比较的利弊。在选用专有技术、专利技术时,应说明取得技术来源、专利号、技术特征,还需说明专利和技术转让费的金额及支付方式。
5.2.3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工艺流程系指投入物(原料或半制品)经有次序的生产加工成为产出物(产品或加工品)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和数据,统称为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参数,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结合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各种消耗等要求,选取最佳方案。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只叙述若干主要车间的工艺流程,一般车间可从略。
5.2.4主要工艺设备选择主要工艺设备系指工艺流程中的重要设备(包括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应按车间、工段分别叙述所选取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和来源。需要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则应详细论述引进的必要性,引进的必要性,引进方向和选择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是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合理性的具体表现,必须作多方案比较后,确定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与来源。(1)按车间、工段编列主要工艺设备(包括计算机集中控制站室的装备)一览表。需要引进的设备(包括备品备件)应单独列表。引进设备还要说明引进必要性、备品备件的来源、国内分交方案,引进设备外汇来源及引进计划。(2)一般设备(除已列入表内的设备以外的其它设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不作详细选择,但需按车间(工段)参照现有同类型、同规模生产厂所用的一般设备估算本项目应予装备的设备数量,或采用行业中惯用的比例指标推算出本项目,本车间所需一般设备的数量。(3)全厂计量设施的配置原则和要求。(4)设备费用估算。主要设备可根据询价、协议意向书中价格等分别估算,一段设备可综合估算。
5.2.5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单位产品所用材料、燃料、动力等的消耗指标选取的来源有:(1)现有生产厂的消耗定额高低值的平均数;(2)同型号设备的实际运转时的消耗值;(3)通过生产试验测定及分析推算;(4)设备出厂时的说明或订货合同规定值。可行性研究中,可结合本项目技术方案特征,确定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值;(5)撰写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表。消耗指标不同于前面所列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需用量,消耗指标纯属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或消耗的数量,不包括其它因素如:运输、储存的损耗。消耗指标与所用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有关;同一种设备不同型号的,又同生产管理和操作水平直接有关,因此常被用作企业间衡量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
5.2.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以后,应就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的输入和流向、操作要求等作通盘的研究,选择车间布置方案。车间布置方案要求达到物料流向最经济、操作控制最有利、检测维修最方便。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车间布置简图、主要标准尺寸和技术说明。非主要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建筑面积、平面尺寸、层高等估算和建筑物特征。
5.3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3.1总平面布置原则总平面布置应根据项目各单项工程、工艺流程、物料投入与产出、废弃物排出以及原材料储存、厂内外交通运输等情况,按厂地的自然条件、生产要求与功能以及行业、专业的设计规范进行安排。达到工艺流程(生产程序)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流送线路最短、货流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总平面布置还应考虑到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线路等外部因素的合理安排。在确定了总平面布置原则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后,需估算厂区场地平整、建、构筑物基础、管沟、路槽地下工程等全厂土石方量,并说明余缺量的走向与来源。
5.3.2厂内外运输方案根据工厂的投入物、产出物与废弃物的总量,按其不同种类、不同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分类说明,从运量、运距、运输成本、运输负荷变化以及投资与经常费用等方面加以分析。确定和推荐经济、实用的运输方案。运输方案的确定要包括全厂运输量分析、运输设备选择和厂外、厂内运输方案的说明,其中厂内运输方案要求作到与生产有机配合。
5.3.3仓储方案论述原材料、燃料、主要辅助生产物料主副产品的年周转次数;储存期(可供生产需要的天数);储存方式(散堆、包垛、罐储);装卸及搬运方式等方案设想和要求,对用量较大的大宗货物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仓储方案,应专题叙述。
5.3.4占地面积及分析建设项目用地,应遵循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尽量少占耕地,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估算占用土地数量,并分别估算生产区、生活区、原料基地占地面积,计算土地利用系数、生产区场地利用系数、全厂绿化系数、占地用地面积等指标。在占用土地分析中,还需同时说明需要拆迁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数量、面积、建筑类型;可利用的原有建构筑物的面积,拆迁后原有人员及设施的去向,项目需要支付的赔偿费用。并对可能的不同拆迁方案进行拆迁费用及征地费用的比较。
5.4土建工程土建工程是指工厂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与结构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仅需对主要生产厂房、重要构筑物以及特殊基础工程作原则性的叙述和方案选择建议,如采取的建筑形式和标准、结构造型、基础类型和需要采用的重要技术措施等。对一般建(构)筑物只作综合说明、估算工程量、选取单位造价指标等即可。对全厂所有建(构)筑物的工程量,造价以及三材用量。视单项工程的大小,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估算。
5.4.1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按生产流程顺次列出主要建(构)筑物名称、建筑面积;建筑形式和标准、建筑材料的选用要求;特殊要求(防腐、防爆、防火、隔音、隔热等);消防及报警设施选用标准和要求,应遵守的设计规范名称。对一般建筑物可以列出工程量、建筑面积作综合性说明。结构设计的依据,主要是建构筑物的结构造型、地基处理方案、建构筑物基础造型及对施工的特殊要求。对需要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有地震烈度确定依据、地震设防标准及设防方案的选择及说明。
5.4.2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遇有不良地质条件的项目或重要建构筑物与大型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应进行特殊基础工程设计,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对需要防震动,防腐蚀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以及对基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需作专题研究,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5.4.3建筑材料分析拟建地区可以提供的建筑材料名称、规格、运输条件、预制构件的最近供应点和可提供的最大构件规格及制作能力。需由外地供应的应说明主要建筑材料名称及供应点。对项目施工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单独说明,如需说明特殊工程的施工组织与机具、大型或大宗预制构件的来源等。进行三材用量估算,撰写建筑材料用量估算表。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6.1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1)项目的地理位置(附平面图);(2)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质情况;江、河、湖、海、水库的水文情况;气象情况;(3)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作物等情况;(4)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情况;(5)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6)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7)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8)交通运输情况;(9)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6.2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主要污染源分车间叙述产生污染物的装置、设备、生产线及其投入物、产出品和排出物的品种、数量、排出方式,产生震动和噪声、粉尘、恶臭、有毒气体的装置和车间;易燃、易爆、剧毒物料的运输线路(指厂内外自运)、储存库站位置;放射性物料及放射性废弃物的运输线路、储存和使用场所及其位置。分析污染物的性质、成分、数量、危害程度。
6.2.2主要污染物(1)主要污染物向厂(场)外排放的性质可分为:烟尘、粉尘、废气、恶臭气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废液、废渣、噪声、放射性物质、振动、电磁波辐射等。(2)主要污染物所含有害物质分析,列举污染物所含主要有害有毒物质。(3)排放量。污染物经处理后最终排入周围环境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混合物的数量,注明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质的含量或浓度,并列出国家或地区允许的排放标准。
6.3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是指国家及项目所在地区环保部门颁发的标准,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噪声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有关法规、规定等。如地区规定严于国家规定时应执行地区规定;地区没有特定要求的;执行国家规定。个别目前国家和地方尚未制定标准的由可行性研究单位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确定。
6.4治理环境的方案(1)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防范和减少影响的措施。(2)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森林和植被破坏影响野生物、植物繁殖和生存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3)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疗养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土壤污染、水源枯竭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4)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量对周围大气、水、土壤的破坏程度及对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污水、废气、废渣、粉尘、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5)噪声、震动、电磁波等对周围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消声、防震的措施。(6)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6.5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1.监测布点原则;2.监测机构的设置和设备选择;3.监测手段和监测目标。
6.6环境保护投资估算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对可以量化的环境影响,可将其计算并列入经济评价中现金流量表内进行分析。
6.7环境影响评论结论6.8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建设项目必须确保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和评价。
6.8.1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1)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2)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振动、噪声等操作者健康影响的分析;(3)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较大的设备、分布点及其危险程度。(4)可能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及受害程度。
6.8.2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1)危险系数较大的生产点、拟采取的防护方案及安全检测设施;(2)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报警、紧急事故处理等安全设施的初步选择方案;(3)对高温、高噪声、高振动工作环境拟采用的防护、检测和检验设施。
6.8.3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1)机构设计及人员;(2)保健人员和保健制度;(3)日常监测检验人员。
6.8.4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七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7.1企业组织企业组织机构包括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的划分,其设置主要取决于项目设计方案和企业生产规模(产品范围和产量、车间多少、职工人数等)。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要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管理的要求,保证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以及全体成员之间能协调一致地配合,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7.1.1企业组织形式部门、行业不同,生产规模不同,企业组织机构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最通用的形式是采用金字塔式(企业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中层经营管理(部门和科、处)和基层现场管理(车间和设施)等三个层次。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幅度越大,层次越少。中小型项目可采用两级管理(厂和科室、车间);大型项目可采用三级管理(公司或总厂、厂或分厂、车间)。
7.1.2企业工作制度根据各车间和设施的工艺特点和生产需要,可分别采用连续工作制或间断工作制。个别项目采用季节性生产,每年可分为生产期和停产期。7.2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7.2.1劳动定员一般来说,企业所需人员按其工作岗位和劳动分工不同,可分为四类人员:(1)工人:是指在基本车间和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中直接从事工业性生产的工人及厂外运输与厂房建构筑物大修理的工人;(2)工程技术人员?是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的人员;(3)管理与经营人员:是指在企业各职能机构及在各基本车间与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从事行政、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的人员;(4)服务人员:是指服务于职工生活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在可行性研究中,分别估算各类人员需用量,并说明其来源,撰写劳动定员汇总表。企业所需人员,有一部分必须参与建设过程、设备安装、调试,对这部分人员的来源及进厂时间要单独说明。
7.2.2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分人员类别估算年工资总额,并计算职工年平均工资。
7.2.3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1)人员来源分析,需培训的人员总数。(2)培训方式:①派往类似厂矿的生产现场和设备制造现场,通过实习培训生产、维修和管理人员,部分生产维修人员可参加本项目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转。引进国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必要时派往国外生产现场和设备供应厂实习。②在厂区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按照生产和业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分专业、分工种进行培训。(3)培训计划。国内培训人员数量、专业、时间、方式和国外培训人员数量、国别、专业、方式、时间及国外培训的必要性。(4)培训费用。国外培训的,要单独说明外汇来源。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可称为投资时期,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8.1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8.1.1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根据项目不同,新项目可以由业主指定项目实施管理机构;改扩建和技改项目可在老企业内专门成立筹建小组,筹建小组的任务是办理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委托手续及签订相应的合同和协议(一般是通过招标、投标和评标来确定的);参加厂址选择;提供设计必需的基础资料;申请或订购设备和材料;负责设备的检验和运输;承担各项生产准备工作。
8.1.2资金筹集安排项目资金的落实包括总投资费用(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基本符合要求和资金来源有充分的保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撰写投资估算,并在考虑了各种可行性的资金渠道的情况下,提出适宜的资金筹措规划方案。在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和明确了总投资费用及其分年度使用计划之后,即可立即着手筹集资金。
8.1.3技术获得与转让技术获得和转让是实施时期的一个关键要素,选择的技术将涉及到法律、经济、财务和技术等许多方面。当从国外引进专有技术时,与国外供应商的谈判有时需要长的时间,有时还要解决法律问题,例如专利权的限制或者技术转让的限制等。如果技术供应商标的合同责任中含培训,那就应该包括在培训计划中,可行性研究中应包含与项目选择有关的技术获得与转让有关的计划时间和费用。分配给项目详细工程设计的计划时间,将取决于技术种类及其复杂性。
8.1.4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在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委托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测工作。要提出设备、材料订货清单和非标准设备制造图纸。勘测精度要与设计阶段相适应,设计阶段的划分可根据不同项目区别对待。大中型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技术复杂或行业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或其中某些采用新工艺技术的车间,可能在施工图设计之前,再增加一个技术设计阶段。安排大型建设项目的设计进度要充分考虑设备问价和大型设备的预订货时间以及取得设备资料的时间。订购设备要考虑设备到达时间和安排顺序。当引进国外设备时,还要考虑到向国外有关公司进行询价、谈判(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比选和签订合同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办理各种审批手续所需的时间。
8.1.5施工准备项目初步设计话总概算一旦批准之后,即可着手进行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包括的主要工作内容有:选定施工单位话签订施工合同。一般时通过投标确定施工单位。此外,还需进行如弟征购和拆迁安排;组织设备和材料订货(前面已经述及);完成施工用水、用电和道路等工程;进行临时设施建设和代替临时工程的住宅建设以及报批开工报告等。
8.1.6施工和生产准备(1)施工。施工阶段时项目实施时期的主要阶段。安装大型复杂项目,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图撰写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厂生产系统投产次序安排车间和设施的施工顺序,主体车间及其相应的辅助公用设施的配套要完整。土建施工和设备的验收、发运、运输以及设备的安装都要作出适当的安排,保证合理交叉进行。(2)生产准备:①建立管理机构,企业管理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扩大和健全。②招收和培训职工。对职工的调集、招聘和必要的培训要做出适当的时间安排,使其和生产经营需要相衔接。③组织收集生产技术资料,制订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④组织生产物资供应。落实原材料、燃料、协作产品、水、电、汽和其他配合条件,签订有关协议。⑤组织工具、器具、模具、备品、备件等的计划、制造和订货。⑥生产前推销。投产前后应制订具体的销售计划,并进行销售市场的准备工作,包括广告宣传、培训销售人员和推销人员等。
8.1.7竣工验收这个阶段通常包括以下各项活动:(1)生产前检查;(2)试运转(单机试车或联动试车);(3)负荷试运转(负荷试车);(4)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建完,并经生产前检查、试运转、带负荷试运转合格后,形成生产能力,能正常生产合格产品时,应及时验收。这时,生产人员进驻现场,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办理移交固定资产手续,交付使用。国外引进成套设备项目和大型联合企业可安排试生产阶段,试生产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三个月(成套引进项目合同中有专门规定除外)。建设项目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等单位进行初步验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和竣工决算,系统整理技术资料,提交竣工图。
8.2项目实施进度表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分别确定的项目实施各阶段所需时间,撰写实施进度表,项目实施进度表有多种表示方法。在我国,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方法是横道图。近年来,网络图在一些行业中也开始应用。简单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横道图,复杂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网络图(关键路线法或项目评审技术)。为避免项目实施工程中费用和时间的浪费以及各项作业活动能前后左右的协调配合,利用网络图可以模拟实施项目的各种不同方案进行筛选。8.2.1横道图横道图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它可适用于各种项目,这种图表可以表示建设项目的计划任务、计划进度和实际记录等具体内容。它是把项目实施计划分为若干项(作业活动或工作单元),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各项作业活动,每项工作用一横道表示,横道两端表示该项作业活动的起、止时间;其长度即是完成该作业活动所需时间。
8.2.2网络图对于包括许多相互关联并连续活动的大型复杂的综合建设项目和对实施进度有图书要求的项目,需要适用网络图。应用统筹方法对项目实施进度作出安排。网络的定义是一组节点(圆圈)用一组带方向弧所连接,关键路线法(CPM)和项目评审技术(PERT)是应用网络图的两种方法,网络图多用于施工阶段的项目规划与控制。目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些行业也有所应用。8.3项目实施费用项目实施费用是指项目从筹建开始直到项目鞠躬投产以前整个实施时期的筹建费用。这部分费用应包括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第二部分,即其他建设费用中,项目实施费用按以下各项分别估算。
8.3.1建设单位管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是指筹建单位为进行项目筹建、建设、联合试运转、验收总结等工作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不包括应计入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建设单位采购及保管设备、材料所需的费用。可以“单项工程费用”为基础,乘以按照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分别制定的建设单位管理费率计算。
8.3.2生产筹备费生产筹备费是指生产筹备人员费和投产前进厂人员费用。
8.3.3生产职工培训费生产职工培训费用是指项目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之前拟建企业自行培训或委托其他厂矿培训技术人员、工人和管理人员所支出的费用以及生产单位为参加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熟悉工艺流程机械性能等需要提前进厂人员所支出的费用。该项费用可根据规划的培训人员数、提前进厂人数、培训方法、时间和职工培训费定额计算。
8.3.4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办公、生活家具购置费是指为保证项目初期正常生产、使用和管理必须购买的办公和生活家具、用具的费用及设计规定必须建设的托儿所、医院、招待所、中小学等的家具、用具费用。该项费用可按有关定额计算。
8.3.5勘察设计费勘察设计费是指:(1)委托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按规定应支付的费用;(2)在规定范围内由建设单位进行勘察设计所需的费用。此项费用可按国家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撰写。
8.3.6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分析,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计算项目所需要的投资总额,分析投资的筹措方式,并制定用款计划。
9.1项目总投资估算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流动资金。9.1.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组成,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分别估算,并汇总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固定资产投资。根据前述各部分中估算的费用额,估算固定资产投资。 ①工程费用。分为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四项费用,可按主要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公用工程、服务及生活福利设施、厂外工程等分别计算,以人民币、外币分别表示。主要生产车间是指生产主要产品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指为主要生产车间配套的工程项目。公用工程是指为本项目生产服务的工程,如循环水场、给排水管网、给水泵站及水池、消防设施、三“废”处理、输变电工程、电信工程、供热电汽线路等。服务及生活福利工程包括办公楼、试验楼、职工宿舍、食堂、学校等。厂外工程主要是指本项目外围的输水管线、排水系统、高压输变电、物料管线、通讯管线、专用码头、专用公路、铁路专用线、销售仓库、货物转运站等。②其他费用。除了将前几章中已估算的费用进行汇总分类外,还应将未估算的费用项目作出详细的估算。其主要费用项目有:①建设单位管理费;②职工培训费;③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④土地征用费;⑤外籍技术人员来华费用;⑥出国人员培训考察费;⑦进口设备材料国内检验费;⑧工程保险费;⑨大件运输措施费;⑩大型吊装机具费;①项目前期工作费;②设计费;③其他费;第二部分费用估算是,应说明各种费用的取费标准、定额,一般按国家和地区有关规定执行。估算中有外汇费用时,以外币表示。③预备费。分为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两部分。分别计算列出,涨价预备费以年度投资中第一部分费用为基础,按国家计委发布的费率计算,同时需考虑外汇部分的限价因素。(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按国务院第82号令(1991年4月16日)的有关规定执行。(3)建设期利息应根据提供的项目实施进度表已研究确定的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及资金筹措方式、各种贷款的利率及分年度用款计划表计算得出。当项目投资来源为多种渠道时,应分别计算各种贷款资金的建设期利息。在可行性研究中,建设期利息均按年计息。利息的计算,分为单利和复利,计息方法及年利率视项目实际情况而定。利息计算中,假定借款发生当年在年中支用,按半年计息,还款当年也在年中偿还,按半年计息,其余各年按全年计息。按国家规定,建设期利息当年付清。人民币和外币贷款分别计息,汇总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以上各项计算完成后,撰写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9.1.2流动资金估算(1)流动资金的组成。项目流动资金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①储备资金。即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而用于储备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等的资金。②生产资金。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处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品占用的资金。③成品资金。即产成品入库后至销售前这段时间中产成品占用的资金。除此之外,还有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组成的流动资金。(2)流动资金估算。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流动资金的估算,按项目具体情况,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或分项详细估算法。扩大指标估算法为:参照同类生产企业流动资金占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以及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比率来确定流动资金。分项详细估算法为:按项目占用的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分别按年需用额及周转天数估算定额流动资金,按项目占用的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估算非定额流动资金。按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后,可列流动资金估算表。9.2资金筹措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9.2.1资金来源筹措资金首先必须了解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如果筹集不到资金,投资方案再合理,也不能付诸实施,可能的资金渠道有:1.国家预算内拨款;2.国内银行贷款:包括拨改贷、固定资产贷款、专项贷款等;3.国外资金: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外政府贷款、赠款、商业贷款、出口借贷、补偿贸易等;4.自筹资金:包括部门、地方、企业自筹资金;5.其它资金来源。可行性研究中,要分别说明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资金使用条件,利用贷款的,要说明贷款条件、贷款利率、偿还方式、最大偿还时间等。
9.2.2项目筹资方案筹资方案要在对项目资金来源、建设进度进行综合研究后提出。为保证项目有适宜的筹资方案,要对可能的筹资方式进行比选。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各种可能的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资金使用条件、利率和汇率风险等进行比较,寻求财务费用最经济的筹资方案。
9.3投资使用计划
9.3.1投资使用计划投资使用计划要考虑项目实施进度和筹资方案,使用相互衔接。撰写投资使用计划表。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按不同资金来源分年列出年用数额;流动资金的安排要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一般从投产第一年开始按生产负荷进行安排,并按全年计算利息。
9.3.2借款偿还计划借款偿还计划是通过对项目各种还款资金来源的估算得出的,借款偿还计划的最长年限可以等于借款资金使用的最长年限,制定借款偿还计划,应对下述内容进行说明。(1)还款资金来源、计算依据;(2)各种借款的偿还顺序;(3)计划还款时间。国外借款(包括国内外币借款)的还本付息,要按借款双方事先商定的还款条件,如借款期、宽限期、还款期、利率、还款方式确定,与国内按借款能力偿还借款不同的是借款期一般是约定的。还本付息的方式有两种:①等额偿还本金和利息,即每年偿还的本利之和相等,而本金和利息各年不等。偿还的本金部分逐年增多,支付的利息部分逐年减少。②等额还本,利息照付。即各年偿还的本利之和不等,每年偿还的本金相等。利息将随本金逐年偿还而减少。国外借款除支付银行利息外,还要另计管理费和承诺费用等财务费用。为简化计算,也可将利率适当提高进行计算,对此,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加以说明。
第十章 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推荐出优秀的建设方案。本章的评价结论是建设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节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10.1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为了确定项目未来的生产经营和盈利情况,对项目的生产成本作出接近实际的预测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生产成本是指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经常性费用,它包括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及大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推销费用等。在成本估算时,其精确度要与投资估算的精确度相当。
10.1.1生产总成本估算生产总成本是指项目建成后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经济评价中按年计算)为生产和销售所有产品而花费的全部费用。(1)生产总成本的构成有:①外购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根据前面第四节中外购燃料动力的数量和单价计算。②外购燃料动力。根据第四节中外购燃料动力的数量和单价计算。③工资及福利基金。工资根据第七节中的工资总额计算,福利基金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④折旧及推销费。⑤大修理基金。⑥其它费用,包括成本中列支的税金以及不属于以上项目的支出等。⑦流动资金利息,按流动资金贷款额和贷款利率计算。⑧销售及其它费用,包括教育费附加,计入成本的技术转让费等。以上各项费用总额构成项目生产总成本。总成本扣除折旧及大修理基金和流动资金利息为经营成本。(2)列表表示生产总成本。
10.1.2单位成本单位成本是将总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摊给单位产品的费用,它反映同类产品的费用水平。生产单一产品的项目以总成本除以设计生产能力即是单位产品成本,生产多种产品的项目,也可按项目成本计算单位成本。列表表示单位成本。10.1.3销售收入估算根据第三节中预测的产品价格及设计生产能力,逐年计算产品销售收入,当有多种产品时,可分别计算多种产品的年销售收入并汇总计算年总销售收入。10.2财务评价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务和税收制度以及现行价格,分析测算拟建项目未来的效益费用。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等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即从企业角度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财务评价采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办法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有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有些项目还可以计算财务净现值、投资利润率指标,以满足项目决策部门的需要。财务评价指标根据财务评价报表的数据得出,主要财务评价报表有: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国内投资、自有资金)、利润表、财务平衡表、财务外汇平衡表。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别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财务评价详细做法见本书另章。
10.3国民经济评价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除了要从投资者的角度考察项目的盈利状况及借款偿还能力外,还应从国家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需要国民经济付出的代价,后者称为国民经济评价。它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门,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
10.4不确定性分析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各种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来源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较大的出入,即评价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对项目的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了避免或尽可能减少这种风险,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经济上的可靠性。这项工作称为不确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风险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只用于财务评价,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同时用于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都要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不确定性分析的具体做法,见本书第九章。
10.5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经济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项目社会分析方法,除可以定量的以外,还应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内容包括:(1)项目对国家(或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包括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待业人口带来的社会稳定的效益,改善地区经济结构、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2)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3)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4)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5)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6)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7)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可行性研究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对项目的主要社会效益或影响加以说明,供决策者考虑。
第十一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1.1结论与建议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1.2附件(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2)项目立项批文(3)厂址选择报告书(4)资源勘探报告(5)贷款意向书(6)环境影响报告(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8)重要的市场调查报告(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10)利用外资的各类协议文件(11)其它主要对比方案说明(12)其它